星期一,3 月31日,25
Home免費課程七政四餘怎麼來的?(下)系統成熟期

七政四餘怎麼來的?(下)系統成熟期

在中國占星學的歷史長河中,七政四餘是一個重要的系統。這一系統的成熟,並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經歷了多個時代的演變與融合。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七政四餘的發展歷程,並探討其在明清時期如何邁入成熟期。

天文觀測的精確性與科學發展

七政四餘系統的成熟,與天文觀測的精確性息息相關。天文觀測的精確性本質上與科學和數學的進步有關。在明清時期,利瑪竇、湯若望等西方學者將三角函數、幾何學以及先進的觀測儀器引入中國,這些進步促使中國天文學獲得了飛躍性的發展。

這些西方天文學的引入,對於七政四餘的發展有著絕對的幫助。元朝使用的授時曆,到了明朝末年,徐光啟修訂了一套新的曆書——時憲曆。這套曆書不僅在明朝末年得到了應用,還在清朝繼續發揮作用,為中國的曆法穩定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。

七政四餘的重塑與正氣派的興起

在西方天文學傳入中國後,七政四餘得到了重新塑造。這一時期,重視星宮體系的論法和宮主星的論法逐漸成形,並形成了所謂的正氣派。正氣派的理論在果老星宗中得到了充分體現,這本書融合了多種門派的理論,包括化氣派的元素。

果老星宗與星平會海是兩本值得推薦的書籍,尤其是對於有西洋占星背景的讀者來說,這兩本書更容易上手。然而,其他書籍如清朝的舒繼英所著的乾元秘旨,則完全屬於化氣派的產物,並且對西洋占星持有強烈的批判態度。

曆書的穩定性與占星學的普及

中國占星學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是曆書的穩定性。七政四餘受到西洋占星的啟發,善用了宮主與星宮結構的論斷法。然而,這一系統的推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。當時的社會上文盲眾多,書籍價格昂貴,普通人無法負擔,同時天文知識也匱乏,更甚者清朝術數主流依然排斥外來學說,這使得占星學難以普及。

在古代,學習占星學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。如今,隨著科技的發展,電腦的幫助以及系統化的教學,使得學習占星學變得更加容易。然而,在明清時期,對於七政四餘的接受度仍然不高,這也限制了其在民間的傳播。

七政四餘的起源與派別之爭

關於七政四餘的起源,有人認為始於唐朝,這一說法是錯誤的。唐朝的天文學仍處於孩提時代,七政四餘的真正成熟是受到西洋占星的啟發,而非來自印度占星。

此外,關於各種派別的說法,如琴堂派、天官派、星宗派等,大多是清朝文人雅士賦予的概念。在實際論述中,這些派別並沒有明確的界限。果老星宗這本書將多種派別的優點融合在一起,形成了一種綜合的占星學體系。

結論:七政四餘的現代啟示

七政四餘系統的發展歷程,展現了中國占星學在不同時代的融合與創新。在現代社會,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去接受和研究不同文化的占星學理論,從中汲取智慧。

如果您對占星學感興趣,不妨從果老星宗與星平會海這兩本書開始,探索七政四餘的奧秘。這些書籍不僅是古代智慧的結晶,也是現代占星學研究的重要資源。讓我們在學習和探索中,繼承和發揚這一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學問。

子辰老師
子辰老師
子辰天星易數為子辰老師開創,專門提供各項命理課程與服務,例如古典占星、七政四餘、天星擇日、卜卦、奇門、風水、姓名學與面相學。子辰老師從事命理已逾20年,堅信五術學習以邏輯思考為重,提供嚴謹的邏輯演練與教學課程是子辰不斷自我要求的目標。
相關文章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

或許你也該看一下